大众养生网

乳糖不耐受是怎么回事?

胡佳 脾胃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乳糖不耐受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肠道疾病、先天性因素等病理性原因有关。生理性因素多与乳糖酶分泌不足有关,而病理性原因需结合具体疾病进行分析。

1、乳糖酶缺乏

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分泌的乳糖酶不足时,摄入的乳糖无法被完全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未分解的乳糖进入结肠后经细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同时导致肠道渗透压升高,引发腹胀、肠鸣、腹泻等症状。这种情况常见于成人型乳糖酶缺乏,属于基因调控的正常生理现象。

2、肠道疾病

克罗恩病、感染性肠炎等肠道病变会损伤小肠绒毛,导致继发性乳糖酶分泌减少。急性胃肠炎后约有20%-30%患者会出现暂时性乳糖不耐受,这种情况通常随着肠道黏膜修复可逐渐恢复,病程多持续4-6周。

3、先天性因素

极少数新生儿存在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类患儿从出生后即出现严重腹泻,粪便呈水样并带有泡沫,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发病率约为1/60000,多见于近亲结婚家族。

若出现进食乳制品后反复出现消化道症状,建议通过氢呼气试验或乳糖耐量试验确诊。日常可选择低乳糖牛奶、酸奶等替代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止泻,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避免自行服用乳糖酶制剂,需根据个体耐受情况调整摄入量。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