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剖腹产后为何会漏尿?

耿敬华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濮阳惠民医院 三甲

剖腹产后漏尿可能与盆底肌损伤、激素水平变化、膀胱功能异常以及手术影响等因素有关。这种情况在产后女性中较为常见,建议及时就医评估具体原因。

1、盆底肌损伤

怀孕期间增大的子宫会对盆底肌肉和韧带造成持续压迫,即使选择剖腹产,长达数月的压力仍可能导致盆底肌松弛或神经损伤。这种损伤会影响尿道括约肌的闭合功能,在腹压增高时易出现漏尿,常伴随阴道壁膨出等症状。可通过凯格尔运动进行康复训练,严重时需进行盆底肌电刺激治疗。

2、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期间孕激素和松弛素水平升高,会使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蛋白代谢异常,导致盆底支撑结构弹性下降。这种改变在产后3-6个月可能持续存在,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通常可遵医嘱使用雌三醇乳膏、普罗雌烯阴道胶囊等局部雌激素制剂改善组织弹性。

3、膀胱功能异常

手术过程中可能对支配膀胱的神经造成牵拉损伤,影响储尿和排尿的神经反射。约12%-34%的剖宫产产妇可能出现暂时性膀胱感觉减退或通尿肌过度活动。可遵医嘱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米拉贝隆缓释片等药物调节膀胱功能,配合行为训练改善症状。

4、手术因素

剖腹产术中为暴露术野牵拉膀胱,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水肿或粘连。研究显示,急诊剖宫产术后尿失禁发生率较择期手术高1.8倍。术后留置导尿管超过24小时者,尿动力学异常风险增加2.3倍。这种情况通常需要结合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必要时进行尿道中段悬吊术。

若漏尿症状持续超过产后42天或伴有排尿困难、反复尿路感染等情况,建议及时到妇产科或泌尿科就诊。通过盆底超声、尿垫试验等检查明确类型后,医生会根据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生物反馈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产后6个月内是盆底康复的黄金期,及早干预可获得更好疗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