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过敏性鼻炎发作时,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鼻腔冲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具体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方案。
1、避免接触过敏原
春季花粉、尘螨等是常见过敏原,患者外出可佩戴口罩、关闭门窗减少接触。室内定期清洁,使用空气净化器或除螨设备,降低过敏原浓度。日常注意观察过敏原检测结果,针对性规避。
2、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缓解鼻痒喷嚏。鼻塞严重者可短期应用呋麻滴鼻液,但需避免超过7天。鼻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能减轻黏膜水肿,通常需连续使用2周以上见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片对伴有哮喘的患者效果显著。
3、免疫治疗
针对尘螨或花粉等明确单一过敏原者,可进行3-5年的舌下含服或皮下注射脱敏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剂量,诱导免疫耐受,尤其适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愿长期用药的患者。
4、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每日冲洗鼻腔1-2次,可清除过敏原、减轻黏膜水肿。冲洗时保持水温接近体温,冲洗后轻柔擦拭避免损伤鼻黏膜。建议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外出归来后立即冲洗。
5、手术治疗
对于伴发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结构异常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鼻内镜下微创手术。下鼻甲射频消融术能改善通气,但术后仍需配合过敏原防控措施避免复发。
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急促、夜间憋醒等情况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治疗期间避免用力擤鼻,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勤换洗床上用品。需注意鼻用激素需正确喷鼻(交叉手喷药法),抗组胺药物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用药期间不宜驾驶或高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