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肿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常见原因包括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下肢静脉血栓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若长期存在腿肿现象,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血液回流受阻,导致体液在组织间隙滞留,从而引发下肢水肿。患者常伴有活动后气喘、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促进体液排出。
2、肾病综合征
肾脏滤过功能受损会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渗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逐渐蔓延至下肢。临床常用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控制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
3、肝硬化
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会引起低蛋白血症,同时门静脉高压导致腹腔积液和下肢水肿。患者多伴有皮肤黄染、腹围增大等体征。治疗需根据病情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呋塞米片、人血白蛋白等药物,必要时需进行腹水引流。
4、下肢静脉血栓
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时,局部组织压力增高可引发单侧下肢突发性肿胀,伴有皮肤温度升高和压痛。急性期需使用利伐沙班片、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等抗凝药物,慢性期可穿戴医用弹力袜改善循环。
5、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导致黏液性水肿,表现为下肢非凹陷性肿胀,伴有怕冷、乏力、体重增加等症状。通常需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指标。
出现腿肿症状时需避免长时间站立,休息时可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日常需监测体重变化,限制盐分摄入。若水肿持续加重或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应立即到心血管内科或肾内科就诊,完善心脏超声、肾功能、下肢血管超声等检查。切勿自行服用利尿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或引发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