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缺水可能引发脱水症状、电解质紊乱以及器官功能受损等问题,需及时补充水分。长期或严重缺水还可能对健康造成更大威胁,建议日常注意规律饮水。
1、脱水症状
人体缺水时,细胞内外液减少会导致皮肤弹性下降、口干舌燥、尿量减少等。初期可能表现为口渴、头晕、乏力,随着脱水程度加重,可能出现眼窝凹陷、四肢冰凉甚至意识模糊。婴幼儿及老年人因调节能力较弱,症状可能更明显。
2、电解质紊乱
水分缺失常伴随钠、钾等电解质流失,可能引发肌肉痉挛、心悸或心律不齐。例如大量出汗后未及时补水补盐,可能出现低钠血症,表现为恶心、头痛。运动员在高温环境下运动时更易出现此类情况。
3、器官功能受损
持续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加重心脏负担,影响肾脏滤过功能,可能导致尿路感染或肾结石风险增加。大脑对缺水尤为敏感,长期饮水不足可能影响认知功能和情绪调节,研究显示即使轻度脱水也会降低注意力集中度。
建议日常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宜保持在1500-2000ml,根据气温和运动量调整。出现严重口渴伴少尿、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补液治疗。需注意饮水应少量多次,避免短时间内过量饮水引发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