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可能与口腔细菌滋生、饮食因素以及口腔卫生不良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明确具体诱因。蛀牙通常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黑斑、牙体缺损或冷热敏感等症状,需积极治疗避免进展。
1、口腔细菌滋生
口腔内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致病菌附着于牙面,分解食物残渣中的糖分产酸,长期侵蚀牙釉质导致脱矿。患者可能出现牙面白垩色斑块,随着病程进展会形成龋洞。日常可使用含氟牙膏,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涂氟治疗增强牙体抗酸能力。
2、饮食因素
频繁摄入高糖食物(如蛋糕、糖果)或碳酸饮料,糖分在口腔滞留时间超过20分钟时,易被细菌代谢产生酸性物质。建议进食后及时漱口,限制加餐频率,避免夜间饮用含糖饮品。若已形成浅龋,可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抑制致病菌活性。
3、口腔卫生不良
刷牙时间不足、未使用牙线清洁邻面,会导致牙菌斑生物膜持续存在。菌斑中的微生物代谢产物会使局部pH值降至5.5以下,引发牙体硬组织溶解。此类患者需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日清洁两次,配合牙线清理牙间隙,已有龋损者可进行复合树脂填充或嵌体修复。
出现牙齿颜色改变或咀嚼不适时,应及时到口腔科进行探诊、X线片检查。日常应注意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使用含氟牙膏并掌握圆弧刷牙法。对于邻面龋易发人群,推荐使用牙间隙刷辅助清洁,避免食物嵌塞加重龋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