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呈黑色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宫寒、子宫内膜炎、内分泌失调等疾病因素有关。若长期存在该症状或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诊明确原因。
1、生理性原因
月经初期或末期的经血量较少时,经血在宫腔或阴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被氧化,可能导致颜色变深呈黑色或褐色。这种情况通常不伴随腹痛、异味等异常症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2、宫寒
中医认为寒邪侵袭胞宫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排出受阻而颜色发黑,同时可能伴有痛经、血块增多、手脚冰凉等症状。日常可通过热敷腹部、饮用红糖姜茶等方式辅助改善,症状严重时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艾附暖宫丸、少腹逐瘀颗粒等中成药调理。
3、子宫内膜炎
细菌感染引发的子宫内膜炎症会影响内膜正常脱落,导致经血与坏死组织混合排出,表现为经血颜色异常、质地黏稠,并伴随下腹坠痛、分泌物异味等症状。一般需进行妇科检查和分泌物培养,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甲硝唑片、多西环素片等抗生素治疗。
4、内分泌失调
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引起的激素水平紊乱,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增厚不全、脱落不彻底,使经血颜色变深。患者常伴有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减少等症状,可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评估情况,必要时使用黄体酮胶囊、戊酸雌二醇片等药物调节周期。
日常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生冷饮食,保持规律作息。若月经颜色异常持续超过3个月经周期,或伴随严重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妇科超声、激素水平检测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