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抑郁症是如何形成的?

黄鹏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三甲

抑郁症的形成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社会因素、慢性疾病影响以及药物副作用等多种原因有关,需结合个体情况具体分析。

1、遗传因素

抑郁症存在家族聚集性,若直系亲属中有患病史,后代患病风险可能增加。基因突变或遗传易感性会影响大脑情绪调节功能,导致情感反应异常。这类患者通常需要更早进行心理评估,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干预。

2、神经递质失衡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浓度异常会直接影响情绪传导。当这些物质在突触间隙含量不足时,可能引发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核心症状。临床上常通过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改善递质水平。

3、心理社会因素

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失业、婚姻破裂等应激源是重要诱因。长期处于高压环境或遭遇童年创伤的群体,大脑海马体等区域可能出现结构改变,导致应对压力的能力下降。认知行为治疗配合社交技能训练可有效改善这类情况。

4、慢性疾病影响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患者因长期病痛折磨,容易出现无助感和自我价值丧失。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还会直接影响神经递质代谢,这类继发性抑郁需要原发病与精神症状同步治疗。

5、药物副作用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干扰素等药物可能干扰神经传导通路。避孕药中的激素成分也可能引发情绪波动,通常在停药或调整用药方案后,相关抑郁症状会逐渐缓解。

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睡眠障碍或自杀倾向时,建议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专业医生会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结合实验室检查制定治疗方案,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进行药物和心理联合治疗,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康复。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