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偏高人群在日常饮食中需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合理摄入蛋白质、限制脂肪摄入量以及定时定量进餐,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具体调整需结合个人情况,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1、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主食,如糙米、燕麦等全谷物,避免食用精制糖、含糖饮料及精细米面制品。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50%-60%,但需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导致餐后血糖骤升。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每日应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通过食用绿叶蔬菜、豆类、魔芋等食物实现。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延缓胃排空速度,降低葡萄糖吸收速率,如秋葵、木耳等黏性食物效果较显著。建议每餐搭配150-200克非淀粉类蔬菜。
3、合理摄入优质蛋白质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以每公斤体重0.8-1.0克为宜,优先选择鱼类、禽类、豆制品等低脂高蛋白食物。对于伴有肾病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鸡蛋建议每日不超过1个,乳制品选择无糖低脂品种。
4、限制脂肪摄入
每日脂肪供能比应低于30%,减少动物油脂、油炸食品摄入。建议用橄榄油、山茶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替代部分烹调油,坚果类食物每日摄入量控制在15克以内。特别注意避免含有反式脂肪酸的加工食品。
5、定时定量规律进餐
建议采用三餐两点制,两餐间隔4-5小时,加餐选择无糖酸奶或少量坚果。主食建议分餐制,避免集中摄入。注意进餐顺序,可先食用蔬菜,再摄入蛋白质,最后进食主食,有助于延缓葡萄糖吸收。
除饮食调整外,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若通过饮食运动干预3个月血糖仍不达标,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注意避免过度节食导致低血糖,外出就餐时主动要求少油少盐的烹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