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寒的常见症状包括腹部冷痛、食欲减退、四肢不温、大便稀溏以及身体倦怠等,具体表现因人而异。中医认为脾寒多与阳气不足、寒湿内生有关,需结合患者体质综合判断。
1、腹部冷痛
脾寒患者常出现腹部隐隐冷痛,遇寒加重,温热或按揉后可缓解。这是由于脾胃阳气虚弱,寒邪凝滞气机,导致腹部气血运行不畅。
2、食欲减退
脾阳不足会影响运化功能,表现为食欲不振、饭后腹胀。患者可能出现口中淡而无味,或伴有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3、四肢不温
阳气不能温煦肢体末端,常见手足冰凉、畏寒怕冷,尤其在秋冬季节或接触冷水时更为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关节酸沉感。
4、大便稀溏
脾失健运导致水湿停滞,常见大便不成形、次数增多,严重时可能出现完全不化,粪便中可见未消化食物残渣。
5、身体倦怠
由于气血生化不足,患者常感疲乏无力、精神萎靡,活动后气短明显,且容易伴有面色苍白、舌淡胖有齿痕等体征。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生冷饮食,可适当食用生姜、山药等温中健脾的食物。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到中医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附子理中丸、黄芪建中汤等温中散寒的方剂,切勿自行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