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起小疙瘩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有关,也可能与毛囊炎、痤疮、过敏反应等疾病原因相关。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因素
长时间未清洁皮肤、油脂分泌旺盛或使用刺激性护肤品可能导致毛孔堵塞,形成无痛痒感的微小颗粒。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日常需注意温和清洁皮肤,避免频繁使用油性护肤品,保持面部干爽。
2、毛囊炎
细菌感染毛囊会引起红色丘疹,可能伴随疼痛或脓头。这类小疙瘩常出现在皮脂腺丰富的区域,如额头和下巴。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类外用药,若出现发热需配合口服头孢克肟片。
3、痤疮
激素变化导致皮脂过度分泌时,易形成粉刺或炎性丘疹,常见于青少年群体。治疗时可选用阿达帕林凝胶调节角质代谢,配合过氧苯甲酰凝胶抑制痤疮丙酸杆菌,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
4、过敏反应
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面部可能出现密集的瘙痒性丘疹,严重时伴有红肿。需立即停用可疑的化妆品或药物,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必要时短期使用地奈德乳膏缓解炎症。
日常应注意避免用手挤压疙瘩,防止继发感染。建议选择无香精、无酒精的护肤品,做好防晒措施。若皮疹在3-5天内无改善,或出现渗液、扩散等情况,应及时到皮肤科进行真菌镜检或过敏原检测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