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可能是年龄增长、慢性劳损、关节外伤、不良姿势以及体重过重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若长期存在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完善X线、CT等检查。
1、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退化变薄,关节边缘的骨组织为维持稳定性会出现代偿性增生,形成骨刺。这种情况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可能伴随关节僵硬、活动时弹响等症状。
2、慢性劳损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过度运动,关节反复受到压力刺激,导致软骨磨损加速,引发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诱发骨质增生。患者常出现关节肿胀、压痛等表现,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
3、关节外伤
关节骨折、脱位或韧带损伤后,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骨质异常增生。例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未及时治疗,可能造成关节面不平整,长期摩擦促使骨赘形成。急性期需制动休息,必要时进行手术修复。
4、不良姿势
长期保持弯腰、低头等不良姿势,可能使脊柱或关节受力不均,加速椎间盘退变并刺激骨质增生。如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颈肩酸痛、手指麻木等症状,可通过牵引、理疗等方式改善。
5、体重过重
肥胖会增加腰椎、膝关节等部位的负荷,导致关节软骨受压变形,进而引发骨质增生。日常需适当减重,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加重关节磨损。
日常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减少爬楼梯、登山等增加关节压力的活动。若出现持续性疼痛或神经压迫症状,需及时就诊,必要时通过微创手术或关节置换治疗改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