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肌肉酸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热敷或冷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调整运动方式等,需根据具体原因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1、休息
腹部肌肉酸痛多由过度运动或拉伤引起,需立即停止相关活动,避免加重损伤。适当休息可促进肌肉纤维修复,一般需2-3天恢复期。卧床时建议采取舒适体位,减少腹部发力动作。
2、热敷或冷敷
急性损伤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炎症。慢性酸痛或恢复期可采用热敷,用40℃左右热毛巾外敷,每日3次,每次2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贴膏等外用止痛药。若伴有明显炎症反应,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或艾瑞昔布片等非甾体抗炎药。
4、物理治疗
慢性反复发作的肌肉酸痛可进行超声波治疗、低频电刺激等理疗。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的腹肌拉伸训练,如猫式伸展、侧腰拉伸等,每日2-3组,能有效缓解肌肉紧张。
5、调整运动方式
运动后酸痛需重新评估训练强度,建议逐步增加运动量并做好热身。可结合平板支撑、卷腹等低强度训练强化核心肌群,运动后及时进行静态拉伸,配合泡沫轴放松肌肉。
日常应注意避免突然增加运动负荷,进行重体力劳动时可佩戴护腰装置。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不缓解,或出现板状腹、发热等症状,需警惕腹膜炎、阑尾炎等急腹症,应及时到普外科就诊。用药期间如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