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时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补液治疗、对因治疗、就医治疗等方法快速缓解。具体方法需结合体温及伴随症状进行选择,必要时需及时就医。
1、物理降温
当体温未超过38.5℃时,可采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使用冷毛巾敷额头。此方法通过促进体表散热达到降温效果,操作时需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刺激皮肤。
2、药物降温
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栓等退烧药。儿童需使用儿童剂型,孕妇需避免使用含阿司匹林成分药物。
3、补液治疗
发烧时人体水分流失加快,需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适当饮用鲜榨果汁可补充维生素,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糖分摄入。
4、对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需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病毒性感冒则可服用连花清瘟胶囊、抗病毒口服液等抗病毒药物。用药前需明确感染类型,避免自行滥用抗菌药物。
5、就医治疗
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不退,或伴随意识模糊、抽搐、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婴幼儿体温超过39℃、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加重时,也需及时住院观察治疗。
降温过程中需穿着透气衣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采用捂汗、剧烈运动等错误方式,可能加重脱水风险。建议每小时监测体温变化,若出现寒战加剧或退热后反复升温,需警惕继发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