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是连接耳廓与鼓膜之间的管道结构,属于外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结构及功能对于听觉传导和耳部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1、外耳道的位置
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部,向内延伸至鼓膜,整体呈弯曲的“S”形。成人外耳道全长约2.5-3.5厘米,外侧1/3为软骨部,与耳廓软骨相连;内侧2/3为骨性部,由颞骨构成。临床检查时需向后上方牵拉耳廓,可使外耳道变直以便观察鼓膜。
2、外耳道的结构特点
外耳道皮肤富含耵聍腺和皮脂腺,可分泌耵聍(耳垢)形成弱酸性环境。软骨部皮肤较厚且有毛囊,而骨部皮肤薄且无毛囊。外耳道前壁与颞下颌关节相邻,咀嚼时可观察到外耳道前壁活动。其弯曲结构具有物理屏障作用,能减少异物直接撞击鼓膜的风险。
3、外耳道的生理功能
主要承担声波传导功能,可将耳廓收集的声波传导至鼓膜引发振动。其管腔的共振特性可增强2000-5000Hz频率的声音约10分贝。同时耵聍具有抗菌、保湿和阻挡灰尘的作用,外耳道的纤毛运动可协助耵聍自然排出。
日常应注意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使用棉签等硬物掏耳。游泳后建议倾斜头部单脚跳跃排出水分。若出现耳痛、耳闷、听力下降或异常分泌物,需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通过耳内镜等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