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失眠阳不入阴是何原因?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失眠在中医理论中属于“阳不入阴”的情况,通常与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肝郁化火等因素有关。这类病症多因阴阳失衡,导致夜间阳气无法正常收敛入阴,从而引发入睡困难或睡眠浅等问题。

1、阴虚火旺

阴液不足无法制约阳气,虚火内扰心神是核心病机。患者常伴有手足心热、盗汗、舌红少苔等表现,夜间阳气本应内敛,但阴虚导致虚阳浮越,出现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此类情况可使用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等方剂滋阴降火,日常可食用百合、银耳等滋阴食材。

2、心肾不交

心火亢盛不能下温肾水,肾水亏虚难以上济心火,形成水火不济的病理状态。这类患者多见心烦健忘、腰膝酸软等症状,夜间阳不入阴表现为眠浅易醒。治疗常用交泰丸(黄连、肉桂配伍)交通心肾,配合涌泉穴按摩有助于引火归元。

3、肝郁化火

情志不畅导致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扰动心神。此类人群常伴急躁易怒、胸胁胀痛,因肝火循经上扰致夜间精神亢奋难眠。龙胆泻肝汤等方剂可清泻肝火,日常宜保持情绪平和,避免睡前过度思虑,适当饮用菊花茶等清肝之品。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辨证需结合四诊信息,上述证型可能单独或合并出现。若长期存在睡眠障碍,建议至正规中医医疗机构进行脉诊、舌诊等系统辨证,切勿自行判断体质随意用药。临床中还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失眠,中西医结合诊疗往往能取得更好效果。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