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样菌是一类形态类似酵母的真菌,属于真菌界的微生物。这类菌通常以单细胞形式存在,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和人体表面及黏膜中,可能引发机会性感染。
1、形态特征
酵母样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3-8微米,可通过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其细胞壁含有β-葡聚糖和几丁质成分,革兰染色通常显示为阳性。在特定培养基上可形成光滑湿润的菌落,颜色多呈乳白色或奶油色。
2、常见种类
临床最常见的是念珠菌属,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占感染病例的70%以上。其他致病菌包括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这些菌株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需通过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进行鉴别。
3、致病机制
正常状态下作为共生菌存在于口腔、消化道和生殖道。当宿主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调或存在导管留置等医疗操作时,可能过度增殖引发浅表或深部感染。其毒力因子包括菌丝形成能力、生物膜生成和分泌水解酶等。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滥用抗生素是重要预防措施。出现持续性黏膜瘙痒、异常分泌物或发热伴皮疹时,应及时到皮肤科或感染科就诊,通过真菌镜检和培养明确诊断后,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期间需注意个人物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