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脚后跟穴位有哪些?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脚后跟周围的穴位主要包括太溪穴、昆仑穴、照海穴、申脉穴以及大钟穴等,这些穴位在中医理论中具有不同的调理作用。

1、太溪穴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该穴属于足少阴肾经,常用于调理肾虚、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适当按摩或艾灸太溪穴可帮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足跟疼痛。

2、昆仑穴

位于足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此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常用于缓解头痛、目眩、腰背疼痛及足跟肿痛等问题。刺激昆仑穴可通过调节膀胱经气血运行,辅助改善下肢麻木或水肿。

3、照海穴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作为八脉交会穴之一,照海穴与阴跷脉相通,常用于调理月经不调、咽喉干痛、失眠等症。适度按压该穴还有助于缓解足跟疲劳。

4、申脉穴

位于足外侧,外踝直下方凹陷中。此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疏风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改善头痛、眩晕、足跟痛及下肢冷痛等症状。

5、大钟穴

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跟腱附着部内侧凹陷处。大钟穴为足少阴肾经的络穴,常用于调理气喘、小便不利、足跟痛等问题,尤其适用于肾虚引起的足部不适。

日常按摩这些穴位时,建议手法轻柔,避免过度用力。若存在足跟疼痛或相关疾病,需结合具体病因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针灸或艾灸治疗,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