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接骨常用的中药包括自然铜、骨碎补、续断等,这些药物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具有辅助作用。但需注意,骨折患者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规范治疗。
1、自然铜
自然铜味辛、性平,归肝经,具有散瘀止痛、续筋接骨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自然铜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铜、铁等,可促进骨痂形成,加速骨折部位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代谢。临床上常与其他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但需注意其具有一定毒性,需严格炮制后使用。
2、骨碎补
骨碎补性温、味苦,归肾、肝经,具有补肾强骨、活血续伤的作用。该药可通过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同时能改善骨折部位的微循环。对于肾虚腰痛、跌扑闪挫等病症有较好疗效,常与补骨脂、杜仲等补肾药物联合应用,但阴虚内热者需慎用。
3、续断
续断性微温、味苦辛,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生肌的功效。其有效成分可促进骨折断端胶原蛋白合成,增强骨骼生物力学性能,同时具有抗炎作用,能缓解骨折后软组织肿胀。临床多用于肝肾不足导致的腰膝酸软、跌打损伤,常与桑寄生、牛膝等配伍使用。
骨折患者在遵医嘱使用中药调理的同时,建议配合X线定期复查,观察骨痂生长情况。治疗期间应避免过早负重,注意加强营养摄入,特别是钙质和蛋白质的补充。若出现局部异常疼痛或愈合延迟,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