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后下的中药通常包括薄荷、砂仁、钩藤、大黄、番泻叶等,这类药材的有效成分容易受高温破坏或挥发,需在煎煮后期加入。正确掌握后下方法有助于保留药效,具体用药应遵医嘱。
1、薄荷
薄荷含有挥发油类成分,如薄荷脑等物质,高温久煎会导致其有效成分大量挥发,药效明显减弱。常规煎煮时应在其他药物煎煮完成前5-10分钟加入,保持其辛凉解表、疏风清热的特性。
2、砂仁
砂仁中的挥发性成分豆蔻醚、樟脑等物质具有理气开胃的作用,持续沸腾超过15分钟会使有效成分损失50%以上。临床使用时多在汤剂煎煮结束前10分钟投入,以保留其芳香化湿的功效。
3、钩藤
钩藤碱等生物碱类成分具有平肝熄风作用,但长时间煎煮会导致生物碱结构破坏。现代药理实验显示煎煮超过20分钟其降压效果降低30%,故常规煎煮时后下时间为最后7分钟。
4、大黄
所含蒽醌苷类成分具有泻下攻积作用,持续高温会将其转化为无泻下作用的苷元。研究证实煎煮超过10分钟时泻下功效减弱60%,因此治疗便秘时常用后下法,煎煮时间控制在3-5分钟。
5、番泻叶
主要活性成分番泻苷受热易水解失效,煎煮超过5分钟会导致导泻作用显著下降。临床使用时多在关火前3分钟投入,既能保证有效成分溶出,又可避免过度破坏。
中药煎煮需根据药物特性调整方法,后下药材需严格掌握入药时间和火候。建议使用砂锅煎药,后下药材应在其他药材煎煮至预定时间后投入,立即搅拌并计时。服药期间出现不适需及时停用并咨询中医师,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用药前必须经过专业医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