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出现味觉和嗅觉减退,通常与鼻黏膜肿胀、嗅觉受体功能暂时性下降以及病毒对神经的刺激等因素有关,具体原因需结合个体情况分析。
1、鼻黏膜肿胀
感冒时鼻腔黏膜因炎症反应发生充血和水肿,导致气流通道受阻,气味分子无法有效到达鼻腔顶部的嗅觉区域。这种情况下,嗅觉感知减弱,而味觉因失去气味的辅助也会显得迟钝。患者常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缓解水肿,或通过生理盐水冲洗改善通气。
2、嗅觉受体功能下降
病毒感染会引发鼻腔内嗅觉上皮细胞的炎性损伤,导致嗅觉受体对气味分子的敏感性降低。同时鼻腔分泌物增多可能覆盖嗅觉黏膜,进一步阻碍气味识别。此类情况可能伴随黏稠鼻涕或嗅觉疲劳现象,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抗组胺药物减轻炎症,或配合孟鲁司特钠片调节免疫反应。
3、病毒影响神经功能
部分呼吸道病毒可能通过直接侵袭或炎症介质扩散,暂时性影响嗅觉神经传导功能。这种神经功能障碍会同时降低对挥发性气味物质和食物风味物质的感知能力,患者可能伴随头痛或面部麻木感。通常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必要时联合腺苷钴胺片促进修复。
若味觉嗅觉丧失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发热、剧烈头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耳鼻喉科进行鼻内镜、嗅觉测试等检查。日常需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加重黏膜损伤,用药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延长激素类鼻喷雾剂的使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