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去湿中药有哪些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去湿中药一般有茯苓、薏苡仁、白术、苍术、泽泻等,具体用药需在医生辨证后选择。湿气重可能与脾胃虚弱、环境潮湿等因素相关,不同药材的适用情况存在差异。

1、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其药性平和,既能祛除体内水湿,又能补益脾胃,适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水肿、痰多、食欲不振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中的多糖成分可调节机体水液代谢。

2、薏苡仁

薏苡仁味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擅长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生用偏于清热利湿,炒制后长于健脾止泻,常用于湿热引起的脚气浮肿、小便不利及湿热痹痛。其含有的薏苡仁酯等成分具有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

3、白术

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双重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湿浊内生、食少便溏、痰饮水肿等证候效果显著。白术中的挥发油成分可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水湿运化。

4、苍术

苍术辛香燥烈,归脾、胃、肝经,以燥湿健脾为专长。其芳香化湿之力较强,适用于湿阻中焦引起的脘腹胀满、呕恶泄泻。苍术所含的苍术酮等成分具有调节消化液分泌的作用。

5、泽泻

泽泻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功专利水渗湿、泄热。常用于下焦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等证。现代研究显示其能通过调节肾小管功能促进水液排泄。

使用祛湿类中药需根据体质差异合理选择,湿热体质者可选用偏寒凉的泽泻、薏苡仁,寒湿体质则宜用白术、苍术等温燥药材。用药期间应避免生冷油腻食物,若出现口干、便秘等不适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孕妇及特殊人群使用前应咨询中医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