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通常包括监测病情、避免诱因、正确用药、制定应急计划以及定期复诊等方面。规范的自我管理能帮助患者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发作风险。
1、监测病情
每日使用峰流速仪监测呼气流量变化,并记录咳嗽、胸闷等症状发作频率。若数值持续低于个人最佳值的80%,可能提示病情不稳定,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症状日记有助于医生评估治疗效果。
2、避免诱因
明确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后,需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清洗寝具,使用防螨罩。寒冷天气外出佩戴口罩,雾霾天减少户外活动。吸烟者必须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和刺激性气体。
3、正确用药
遵医嘱规律使用控制药物,如布地奈德吸入剂、孟鲁司特钠片,抑制气道炎症。随身携带沙丁胺醇气雾剂等缓解药物,发作时立即吸入。掌握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药物浪费。
4、制定应急计划
与医生共同制定急性发作处理方案,明确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药物治疗无效时的应对流程。若出现口唇发绀、说话困难等危重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5、定期复诊
每1-3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查和病情评估,尤其在季节交替等易发时段。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不可自行增减或停用控制类药物。
患者应随身携带药物并标明使用说明,家庭成员需掌握急救措施。日常注意适度锻炼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症状。若每月日间症状超过2次或夜间憋醒,提示控制不佳,应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