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姿势性震颤

饶凯华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姿势性震颤是一种在主动维持特定身体姿势时出现的节律性、不自主抖动,常见于上肢平举或保持固定动作时。该症状可能与生理性因素、特发性震颤、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影响或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有关。

1、生理性震颤

健康人群在疲劳、焦虑或摄入咖啡因后可能出现轻度姿势性震颤,这是由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肌肉短暂兴奋性增高,通常休息后可缓解。

2、特发性震颤

此类型震颤具有遗传倾向,常累及手部且随年龄增长加重,患者在持物、写字等精细动作时抖动明显,饮酒后可能短暂减轻症状。

3、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过量分泌会加速代谢,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手部震颤伴心悸、多汗等症状,需通过甲功检测确诊。

4、药物影响

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抗抑郁药(如舍曲林)或酒精戒断反应可能干扰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功能,停药或代谢完成后震颤多可消退。

5、神经系统疾病

小脑病变或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可能破坏运动协调中枢,导致姿势维持困难,此类震颤常伴有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神经体征。

若震颤持续加重或伴随肌强直、动作迟缓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神经内科,通过震颤分析、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日常需减少咖啡因摄入,避免过度疲劳,特定职业人群(如外科医生)出现震颤时需及时干预以维持工作能力。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