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是中医术语,指体内阴阳失衡导致的热邪内盛,通常表现为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由阴虚火旺、阳盛实热或气郁化火等因素引起。
1、口干咽燥
内热易耗伤津液,导致口腔和咽喉失去滋润,出现口干舌燥、咽部灼热感,常伴随口渴喜饮冷水。尤其在夜间或活动后,症状可能加重。
2、五心烦热
患者手心、脚心及心口部位常有烦热感,自觉体温升高但测量体温正常。这种症状多与阴虚火旺相关,体内阴液不足无法制约阳气,导致虚热内生。
3、潮热盗汗
午后或夜间出现阵发性发热,伴随胸背出汗,醒后汗止。潮热多因阴不制阳,虚热迫津外泄,常见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或结核病患者。
4、小便短赤
内热下注膀胱会导致尿液量少色深,排尿时有灼热感。实热证者可能兼见尿频尿急,而虚热证者多表现为尿黄量少。
5、大便干结
肠道津液被热邪耗损,传导失司,出现排便困难、粪便干硬如羊屎,严重者可能数日一行,并伴有肛门灼痛或出血。
内热症状需结合整体体质辨证,日常应注意避免辛辣燥热食物,保持情绪舒畅。若长期出现上述表现,建议到正规中医机构就诊,通过舌诊、脉诊等明确证型后,再行滋阴清热、疏肝解郁等针对性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