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是女性从生育期过渡到非生育期的自然生理阶段,通常发生在45~55岁之间,主要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月经周期改变直至停止。这一阶段可能伴随多种躯体及心理症状,但个体差异较大。
围绝经期的主要特征包括月经周期逐渐紊乱,如经期缩短或延长、经量减少或增多。随着卵巢内卵泡数量减少,雌激素分泌量显著降低,这种激素变化会引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导致潮热、盗汗等症状在75%女性中出现。生殖系统方面,阴道黏膜变薄、分泌物减少可能引发干涩或疼痛。
雌激素水平下降还会影响钙质代谢,骨密度每年可能流失2%~3%,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心血管保护作用减弱后,血脂异常和动脉硬化发生率上升。神经系统方面,约30%~40%女性可能出现情绪波动、睡眠障碍或记忆力减退。
日常管理需注重均衡饮食,每日摄入1000~1200mg钙质,配合维生素D促进吸收。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有助于维持骨密度和心血管健康。对于中重度症状,医生可能建议短期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雌二醇片、替勃龙片等,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和禁忌证。
围绝经期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超声、骨密度检测等健康筛查。若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或严重抑郁症状,应及时就诊妇科或内分泌科。通过科学管理,多数女性能够平稳度过这个生理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