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脊柱中间疼痛可能是由肌肉劳损、脊柱退行性变、外伤、骨质疏松或内脏疾病等因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1、肌肉劳损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过度劳累或受凉等因素可能导致背部肌肉慢性损伤,表现为脊柱中间区域酸胀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患者可通过热敷、按摩缓解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止痛。
2、脊柱退行性变
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病变可能压迫神经根,引起脊柱中间刺痛感,可伴随下肢麻木。通常需通过CT或MRI明确诊断,急性期可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牵引治疗。
3、外伤
近期遭受撞击、摔伤等外力冲击可能导致脊柱棘突骨折或软组织挫伤,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需立即制动并拍摄X线片,确诊骨折后可进行支具固定,疼痛明显时使用洛索洛芬钠片缓解。
4、骨质疏松
绝经后女性或老年人骨密度降低,可能出现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表现为脊柱中间持续性钝痛,身体前屈时加剧。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测,确诊后需遵医嘱服用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等药物。
5、内脏疾病
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背部牵涉痛,常伴随腹痛、发热等症状。需结合腹部超声、血液检查明确诊断,胆囊炎患者可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
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未缓解,或出现夜间痛醒、肢体无力等情况,应及时前往骨科就诊。日常需避免久坐久站,注意腰部保暖,搬运重物时使用护腰工具。骨质疏松患者应增加日照时间,遵医嘱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