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表止汗的中药通常有黄芪、白术、浮小麦等。这类药物在中医理论中多具有补气、固摄肌表的作用,适用于自汗、盗汗等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
1、黄芪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其通过补益肺脾之气,增强卫外功能,从而减少津液外泄,常用于气虚自汗、体虚多汗等证,常与牡蛎、麻黄根等配伍使用。
2、白术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能够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中医认为脾气健运则卫气充盛,腠理固密,故白术可通过补益中焦之气间接达到固表止汗的效果,多与黄芪、防风同用,如玉屏风散。
3、浮小麦
浮小麦味甘性凉,归心经,具有益气除热、止汗的功效。其药性轻浮,能走表分,尤擅治疗骨蒸劳热、自汗盗汗,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收敛止汗药配伍,如牡蛎散。对于阴虚内热导致的夜间盗汗更为适宜。
使用固表止汗类中药需区分自汗与盗汗的病机,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常因阴虚火旺。若长期多汗或伴随心悸、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用药期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情绪稳定,以辅助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