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软骨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支具固定、手术治疗以及日常护理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案。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药物治疗
骨软骨炎急性期可能伴随疼痛和炎症反应,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若存在肌肉痉挛,可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肌松剂辅助治疗。
2、物理治疗
超短波治疗通过高频电磁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红外线照射可促进关节周围软组织修复,超声波治疗能加速软骨代谢,通常每周进行2-3次,连续治疗4-6周效果较明显。
3、支具固定
膝关节或肘关节受累时,使用可调节角度的支具限制关节活动度,降低软骨面压力。脊柱部位病变可配合矫形器维持生理曲度,固定时间需根据影像学复查结果调整,通常持续4-8周。
4、手术治疗
关节镜下行软骨修整术适用于存在游离体或软骨剥脱的患者,软骨移植术可用于大面积缺损修复。晚期严重畸形者可能需行截骨矫形术,术后需配合渐进式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
5、日常护理
急性期应避免跑跳、攀爬等负重活动,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范围,BMI每降低1个单位可减少膝关节负荷约4倍。均衡摄入钙质和维生素D,每日建议补充800-1000mg钙元素。
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或MRI监测软骨修复情况,切忌自行增减药物剂量。若出现关节交锁、活动受限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就诊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保守治疗无效或病程超过6个月者,建议关节外科专科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