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疗的作用主要包括镇痛、抗炎、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以及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等。其危害可能涉及皮肤刺激、头晕或乏力、影响电子设备、特殊人群风险以及延误病情等,需谨慎使用。
1、镇痛
磁疗通过影响局部神经传导,降低痛觉敏感度,从而缓解肌肉疼痛、关节不适等症状。低频磁场可干扰疼痛信号的传递,常用于缓解慢性腰痛或关节炎引起的疼痛。
2、抗炎
磁场作用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局部红肿反应。对于轻度软组织损伤或炎症性疾病,磁疗可能辅助减少炎性细胞聚集,缓解肿胀。
3、促进血液循环
磁场可促使血管扩张,加速血液流动,有助于改善局部组织的供氧和营养输送。这一作用常用于辅助治疗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的四肢发冷或水肿。
4、皮肤刺激
部分人群使用磁疗贴片或器械后,接触部位可能出现瘙痒、红斑等过敏反应。长期佩戴磁疗设备还可能因压迫或摩擦导致皮肤破损。
5、头晕或乏力
少数敏感者接受高强度磁疗后,可能出现短暂头晕、疲劳等不适。此类反应通常与个体耐受性差或磁场强度过高有关。
使用磁疗时需注意控制单次治疗时长,避免直接接触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式电子设备。孕妇、出血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禁用。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进行规范诊疗,不可依赖磁疗替代必要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