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不耐受可能是乳糖酶缺乏、牛奶蛋白过敏或消化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处理。
1、乳糖酶缺乏
乳糖酶缺乏是导致牛奶不耐受的常见原因,由于小肠黏膜分泌的乳糖酶不足,无法有效分解牛奶中的乳糖,未被分解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可能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此类人群可选择无乳糖牛奶或口服乳糖酶补充剂改善症状。
2、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中的酪蛋白、乳清蛋白等成分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多见于婴幼儿。过敏反应会导致免疫系统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可能引起皮肤瘙痒、呕吐、腹泻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确诊后需严格避免含牛奶蛋白的食物,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地氯雷他定片等抗过敏药物。
3、消化系统疾病
患有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等疾病时,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受损,可能出现继发性乳糖酶活性下降或对牛奶蛋白敏感的情况。此类患者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或匹维溴铵片缓解肠道痉挛。
若饮用牛奶后反复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诊进行乳糖耐受试验、过敏原检测等检查,明确病因后调整饮食结构。日常应避免空腹饮用牛奶,可选择酸奶等易消化乳制品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