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酸痛可通过休息、冷敷或热敷、药物治疗、按摩及拉伸、适当运动等方式缓解。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1、休息
肌肉酸痛时应暂停剧烈活动,避免加重肌肉损伤。适当休息有助于缓解炎症反应,促进肌肉纤维修复,一般休息1~3天可逐渐恢复。
2、冷敷或热敷
急性期(48小时内)采用冷敷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后期使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僵硬。每次敷15~20分钟,每日2~3次。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和疼痛。外用药物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也可局部镇痛。
4、按摩及拉伸
轻柔按摩酸痛部位可放松肌肉筋膜,配合静态拉伸改善血液循环。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暴力按压加重损伤,每次持续10~15分钟。
5、适当运动
恢复期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游泳或瑜伽,促进代谢产物排出。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有助于加速肌肉功能恢复。
日常需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中循序渐进增加强度。若伴随发热、局部红肿或持续1周未缓解,可能存在肌肉拉伤、感染等疾病,需到骨科或康复科就诊,完善肌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