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治疗方法包括日常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遵医嘱选择合适方案。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措施。
1、日常护理
湿疹患者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搔抓或热水烫洗。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减少汗液刺激。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避免干燥或潮湿环境加重症状。
2、外用药物
急性期有渗出时可使用硼酸溶液冷湿敷,亚急性期可外用氧化锌糊剂。慢性期皮肤增厚者需长期使用保湿剂,如尿素软膏、凡士林等。糖皮质激素乳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可缓解瘙痒。
3、口服药物
瘙痒剧烈者可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继发细菌感染时需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重症患者可能需要短期口服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
4、物理治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可改善皮肤屏障功能,适用于慢性顽固性湿疹。冷喷治疗能缓解急性期灼热感,生物反馈疗法有助于调节神经功能异常。
5、中医治疗
根据辨证分型选用中药外洗,如马齿苋、苦参煎水湿敷可收敛止痒。针灸选取曲池、血海等穴位调节气血,耳穴压豆对缓解夜间瘙痒有效。
湿疹患者需避免接触洗涤剂、羊毛织物等刺激物,洗澡水温控制在37℃左右。治疗期间记录饮食日记,排查可能加重病情的致敏食物。规范用药疗程,不宜自行增减激素类药物用量,皮肤屏障修复需持续3-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