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晒伤皮肤后可通过冷敷、保湿修复、药物缓解、避免刺激以及及时就医等方式改善。具体处理方法需根据晒伤程度选择,若症状持续加重应尽快就诊。
1、冷敷
晒伤后皮肤会出现红肿、灼热感,可用冷毛巾或冰袋包裹后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冷敷能收缩毛细血管,缓解疼痛和肿胀,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
2、保湿修复
皮肤屏障受损后需使用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保湿霜,每日涂抹2-3次。芦荟胶等天然成分产品可辅助舒缓,但需选择无酒精配方的产品避免刺激。
3、药物缓解
疼痛明显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每日不超过2次。皮肤瘙痒者可外涂炉甘石洗剂,水疱未破溃处可短期使用地奈德乳膏。
4、避免刺激
恢复期间需穿宽松棉质衣物,减少衣物摩擦。48小时内禁止使用去角质产品或含果酸、视黄醇的护肤品,外出时需采取物理防晒措施。
5、及时就医
若出现大面积水疱、发热寒战或头晕恶心等症状,提示可能发生中暑或严重炎症反应,需立即到皮肤科就诊。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口服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治疗。
晒伤后72小时内应避免二次日晒,恢复期间保持充足饮水。若自行处理3天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渗液、化脓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创面处理,切勿自行挑破水疱或使用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