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的中药通常有党参、白术、茯苓、山药以及甘草等,这些药物在中医理论中具有调理脾胃的作用,但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党参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其含有皂苷、多糖等成分,能够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现代研究显示,党参还能调节胃肠蠕动,缓解腹胀。
2、白术
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主要功效为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腹泻,白术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肠道吸收能力。其挥发油成分可抑制胃酸过度分泌,保护胃黏膜。
3、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对于湿气困脾导致的胃胀、食欲减退,茯苓能通过调节水液代谢改善症状。其含有的茯苓多糖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辅助修复受损胃组织。
4、山药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山药富含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助于促进食物消化吸收,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慢性腹泻。其黏液蛋白成分能在胃壁形成保护层,减少刺激性食物对胃的损伤。
5、甘草
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甘草中的甘草酸能抑制幽门螺杆菌活性,缓解胃炎引起的胃痛。但需注意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引起水钠潴留。
使用养胃中药前需经中医辨证,明确体质类型。胃病患者应避免吃辛辣刺激饮食,规律作息,若服药后出现不适需及时停用并就医。合并胃溃疡等器质性疾病时,需配合西药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