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与心理压力一般有关。长期或过大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激素水平变化等,进而干扰正常睡眠。但环境因素、躯体疾病等也可能引起失眠,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心理压力过大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使人体处于警觉状态,难以进入睡眠所需的放松阶段。压力还会促使皮质醇等激素分泌异常,打乱昼夜节律调节功能。部分人群在高压状态下可能出现反复回想事件、过度担忧等思维反刍现象,进一步加重入睡困难。
若排除环境噪音、睡前饮食不当、疼痛性疾病等因素后仍持续失眠,建议通过正念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等训练缓解压力。日常可保持规律作息,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产品。若失眠超过2周或伴随情绪低落等症状,需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佐匹克隆片、右佐匹克隆片等药物改善睡眠质量。
长期失眠可能增加焦虑抑郁风险,建议通过运动、社交等方式合理释放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疏导。避免自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以免产生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