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妇女通常需要警惕宫颈癌、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这些疾病与激素变化、感染等因素相关,需定期筛查和及时干预。
1、宫颈癌
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中年女性因免疫力下降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接触性出血、异常阴道排液等。建议每年进行宫颈TCT和HPV联合筛查,必要时通过阴道镜活检明确诊断。
2、子宫肌瘤
这是中年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雌激素刺激引发。典型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坠胀等症状。B超检查可发现肌壁间或黏膜下肌瘤,直径小于5cm且无症状者可定期观察,若引发贫血或压迫症状则需行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
3、卵巢囊肿
生理性囊肿多可自行消退,但病理性囊肿需警惕恶性可能。持续性存在的囊肿可能引发腹痛、月经紊乱,超声检查显示囊实性包块或血流信号异常时,应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评估性质,必要时腹腔镜探查。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可导致进行性痛经、同房痛及不孕。典型体征包括子宫后倾固定、骶韧带触痛结节,确诊需腹腔镜检查。治疗可采用孕激素类药物控制病灶,重症患者需手术清除异位灶。
5、围绝经期综合征
45-55岁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易出现潮热盗汗、情绪波动、骨质疏松等症。激素补充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症,配合钙剂补充和适度运动可改善症状,出现异常子宫出血需及时排除子宫内膜病变。
建议35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妇科超声、乳腺检查及宫颈癌筛查,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持续性腹痛或盆腔包块等情况,应及时至正规医院妇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保健品延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