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可能是足底筋膜炎引起的,但也可能与跟腱炎、脂肪垫萎缩、应力性骨折、骨刺等因素有关,需要结合具体症状和检查结果判断。足底筋膜炎是导致足跟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并非唯一因素。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连接足跟与脚趾的结缔组织,长期过度牵拉或反复损伤可能引发炎症,表现为晨起或久坐后足跟刺痛,活动后稍缓解。此类疼痛多位于足底内侧,按压足跟底部可有明显痛点。
2、跟腱炎
跟腱附着于跟骨后方,运动过度或鞋子不合适可能导致跟腱止点处炎症,表现为足跟后方疼痛,尤其在爬楼梯或跳跃时加重,局部可有肿胀或压痛。
3、脂肪垫萎缩
足跟部脂肪垫随年龄增长可能发生萎缩或退化,缓冲作用减弱,导致站立或行走时足跟直接受压引发疼痛,常见于中老年人群,触诊可发现足跟脂肪垫变薄。
4、应力性骨折
长期高强度运动或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出现跟骨微小骨折,疼痛呈持续性且夜间加重,X线或核磁共振检查可明确诊断。
5、骨刺形成
足底筋膜长期牵拉可能刺激跟骨形成骨赘,但骨刺本身未必直接引起疼痛,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若足跟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有红肿、活动受限等情况,建议尽早就医。通过足部触诊、超声或影像学检查可明确病因,医生会根据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如物理治疗、药物干预或矫形鞋垫等。日常需避免长时间站立,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鞋子,运动前后做好拉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