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延长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选择,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调节内分泌、处理子宫病变、控制炎症、改善凝血功能以及其他辅助手段。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调节内分泌
若由黄体功能不足、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紊乱引起,一般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孕激素类药物调整月经周期。对于避孕需求者,可选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进行周期治疗,同时需配合性激素六项等检查监测激素水平。
2、处理子宫病变
针对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病变,直径小于5cm的肌瘤可尝试米非司酮片缩小体积,黏膜下肌瘤或较大息肉建议行宫腔镜切除术。子宫腺肌症患者可注射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缓解症状,必要时需考虑介入治疗或子宫切除术。
3、控制妇科炎症
确诊为子宫内膜炎或盆腔炎时,需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选择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分散片联合甲硝唑片治疗需氧-厌氧菌混合感染,支原体阳性者可选用阿奇霉素片,疗程通常需要10-14天。
4、改善凝血功能
存在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友病等凝血障碍时,急性出血期可使用氨甲环酸片止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需应用醋酸泼尼松片。严重凝血因子缺乏者应及时补充相应凝血因子制剂。
5、其他治疗手段
因宫内节育器引起者需取出节育器,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者需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调整甲状腺功能。对于围绝经期患者,可考虑使用葆宫止血颗粒等中成药辅助治疗。
出现经期延长超过7天的情况,建议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治疗期间需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注意记录出血情况。切勿自行服用止血药或激素类药物,以免掩盖病情。贫血患者需加强营养补充,必要时进行铁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