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时髋关节疼痛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特殊检查等方法,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加重或缓解因素。例如,是否伴有外伤史、运动习惯改变、既往关节炎或骨质疏松病史等。同时需了解是否有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以排除感染或肿瘤可能。
2、体格检查
通过观察步态、测量关节活动度、检查压痛点和叩击痛等方式评估髋关节功能。医生会进行“4”字试验判断髋关节活动受限程度,检查下肢肌力及神经反射情况,必要时测试腹股沟区是否存在包块或肿胀。
3、影像学检查
X线可显示骨质增生、骨折或关节间隙狭窄等结构异常。MRI对软组织损伤(如盂唇撕裂、滑膜炎)分辨率较高,CT三维重建适用于复杂骨折评估。超声检查有助于发现关节积液或滑膜增生。
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可鉴别感染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用于排查类风湿性关节炎,血尿酸检测辅助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腔穿刺液分析能明确化脓性关节炎或晶体性关节炎。
5、特殊检查
骨扫描用于排查骨肿瘤或隐性骨折,关节造影可评估关节囊完整性,肌电图检查神经根受压情况。对于疑难病例可能采用诊断性关节镜直视观察关节内部结构。
出现髋关节疼痛应尽早就诊骨科或风湿免疫科,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病情。诊断过程中需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特别注意保护患肢避免二次损伤,检查前需去除金属饰品等影响影像结果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