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月经周期通常在21~35天之间,平均为28天。具体天数因人而异,可能受内分泌、生活习惯、疾病等因素影响,若周期波动在7天内仍属于正常现象。
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依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协调作用。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的周期性变化,促使卵泡发育及排卵,从而维持规律的子宫内膜增生与脱落。当激素分泌失衡时,可能引发周期缩短或延长。部分女性在初潮后或围绝经期,因生殖轴尚未成熟或功能衰退,容易出现周期不规律。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能导致下丘脑功能抑制,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过度节食造成的体重下降超过标准体重的10%-15%时,体内脂肪比例过低会影响雌激素合成。剧烈运动产生的应激反应会升高皮质醇水平,干扰生殖轴正常运作,这些因素都可能改变月经周期。
若周期短于21天或超过35天,且持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需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病理因素。伴有经量异常、痛经加剧或非经期出血时,应及时进行妇科超声、性激素六项等检查。建议女性通过记录月经日记监测周期变化,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出现明显异常尽早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