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降压穴有哪些?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降压穴是中医理论中用于辅助调节血压的穴位,通常包括太冲穴、曲池穴、涌泉穴、百会穴、风池穴等。日常按压这些穴位可能有助于缓解高血压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该穴位属于足厥阴肝经,按压太冲穴可帮助疏肝理气、平抑肝阳。中医认为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的常见病机,适当按摩此穴可能辅助缓解头晕、头痛等与高血压相关的不适症状。

2、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此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具有清热降压的功效。通过刺激曲池穴可调节气血循环,现代研究显示其可能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对血压产生一定影响。

3、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作为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按压涌泉穴可滋阴潜阳、引火归元。中医认为肾阴不足可导致肝阳偏亢,刺激此穴对肝肾阴虚型高血压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

4、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此穴为督脉要穴,具有升阳固脱、醒脑开窍的作用。适度按压可调节头部气血,改善因高血压引起的眩晕感,但需注意力度不宜过大。

5、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区,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段之间的凹陷中。该穴属足少阳胆经,具有平肝息风、通络止痛的功效。刺激此穴可缓解高血压伴随的颈项僵痛、头痛等症状,操作时建议采用点按法。

需注意的是,穴位按压仅能作为辅助调理手段,不能替代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规范用药,同时保持低盐饮食、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若血压控制不理想或出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等急症表现,需立即就医。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