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在中医理论中通常被认为是温性食物。虽然民间有观点认为香菜属于凉性,但根据《中华本草》等典籍记载,其性味辛温,归肺、胃经,具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的功效。
从中医性味归经理论分析,香菜的辛温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含有的挥发油成分,这类物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体表毛孔舒张,从而达到解表发汗的效果。其温性特征与生姜、葱白等食材类似,常被用于风寒感冒初起时辅助驱散表邪。对于部分人食用后可能产生的“清凉感”,实际与香菜中挥发性物质刺激口腔黏膜引起的体感有关,并非其性味本质为凉。
民间将香菜误认为凉性的情况,可能与夏季常用其凉拌佐餐有关,但这种食用方式并未改变食材本身的性味属性。需注意的是,体质偏热者若大量生食香菜,可能因辛温之性助长体内热势,出现口干舌燥等不适。建议湿热体质人群控制摄入量,或搭配绿豆、冬瓜等凉性食材平衡。
日常使用香菜作为调味品时,健康人群通常无需刻意限制。若需用于食疗调理,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配伍使用,阴虚火旺者应谨慎食用。保存时应置于阴凉通风处,避免营养成分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