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肾脏结晶是怎么回事?

胡著云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肾脏结晶可能是由生理性原因导致,也可能与代谢异常、尿路感染等病理性因素有关。若长期存在或伴随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饮水不足会导致尿液浓缩,使尿液中矿物质如钙、尿酸等溶解度下降,进而析出形成结晶。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时间未补充水分或大量出汗后,通常通过增加饮水量即可改善。日常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以稀释尿液并促进结晶排出。

2、代谢异常

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会导致尿液中钙、尿酸等物质浓度升高,超出正常溶解范围后沉积形成结晶。例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引发高钙尿症,痛风患者易出现尿酸结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遵医嘱使用枸橼酸氢钾钠调节尿液酸碱度,或服用别嘌醇片抑制尿酸生成,同时需定期监测血尿酸、血钙等指标。

3、尿路感染

某些细菌(如变形杆菌)可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液碱化,导致磷酸盐类结晶形成。此类患者常伴有尿频、尿急、排尿灼痛等症状。治疗需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等,同时可口服碳酸氢钠片酸化尿液以抑制细菌繁殖。

日常需避免高草酸饮食(如菠菜、浓茶)及过量摄入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若超声检查发现肾脏结晶,但无血尿、腰痛等症状,可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观察;若结晶持续增多或形成结石,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药物排石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