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通常包括转氨酶、胆红素、蛋白类指标等项目,可帮助评估肝脏功能状态。具体需根据临床需求选择不同组合。
1、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当肝细胞膜受损时,这些酶会释放入血,数值升高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AST则分布在心肌和肝细胞线粒体中。
2、胆红素
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用于评估胆汁代谢情况。胆红素升高可能提示胆道梗阻、溶血性疾病或肝细胞处理能力下降。直接胆红素占比升高时需警惕胆管结石、胆管癌等梗阻性疾病。
3、蛋白类指标
白蛋白、球蛋白及白球比值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慢性肝病会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白球比倒置。前白蛋白半衰期较短,能更敏感地反映急性肝损伤。
肝功能检查需空腹8-12小时进行,避免饮酒和剧烈运动影响结果。检查发现异常时应及时至消化内科就诊,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病史综合判断。孕妇、服用他汀类药物者等特殊人群应提前告知医生用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