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可以治疗的,但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通常需要根据具体原因和病情选择综合治疗方法。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症状,但部分慢性失眠可能需要长期管理。
1、短期失眠
若失眠由暂时性压力、环境变化等因素引起,及时调整作息、放松心情后,通常可在1-2周内恢复正常睡眠。短期使用助眠药物如唑吡坦片、右佐匹克隆片等也有较好效果。
2、慢性失眠
病程超过3个月的患者,需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研究表明,约70%患者通过6-8周规范治疗可改善睡眠质量,但完全治愈可能需要数月时间。伴有焦虑抑郁者需配合舍曲林、米氮平等药物治疗。
3、继发性失眠
由呼吸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引发的失眠,在原发病控制后,约60%-80%患者的睡眠障碍可得到缓解。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后,夜间觉醒次数可减少50%以上。
建议失眠患者保持规律作息,睡前避免接触电子设备,卧室温度控制在18-22℃为宜。若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或影响日间功能,应及时到睡眠医学中心就诊。临床数据显示,规范治疗3个月后,约85%患者的睡眠效率可提升至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