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不存在单一的“克星”。临床上常采用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紫外线疗法及生物制剂等综合治疗手段,以缓解症状并减少复发。
1、保湿护理
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日常需使用不含香精、防腐剂的保湿霜或润肤剂,如凡士林、尿素软膏等。保湿可减少皮肤水分流失,缓解干燥脱屑,降低外界刺激物对皮肤的损伤。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急性期皮损可遵医嘱使用弱效激素如地奈德乳膏,或中效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这类药物能快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红斑、渗出等症状,但需严格遵循疗程和用量。
3、抗组胺药物
瘙痒明显时可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或依巴斯汀片等第二代抗组胺药。此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缓解瘙痒,且镇静作用较弱,适合长期夜间瘙痒影响睡眠者。
4、紫外线疗法
中重度或顽固性湿疹可采用窄谱UVB照射,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反应减轻炎症。该疗法需在专业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每周2-3次,治疗周期通常为8-12周。
5、生物制剂
针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可选用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等IL-4/IL-13抑制剂。这类靶向药物能精准阻断炎症通路,改善顽固性皮疹和剧烈瘙痒。
湿疹患者应避免过度搔抓和热水烫洗,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接触洗涤剂等刺激物。若皮损出现渗液、化脓或伴发热,提示可能继发感染,需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治疗方案调整需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