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肌红蛋白偏低是什么原因?

何静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肌红蛋白偏低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遗传性疾病等原因有关,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肌红蛋白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其水平下降通常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生理性原因

长期缺乏运动或肌肉量减少可能导致肌红蛋白水平偏低。例如,长期卧床或久坐人群因肌肉活动减少,肌红蛋白合成需求降低。老年人因肌肉自然萎缩,也可能出现生理性肌红蛋白偏低。这类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建议通过适度运动增加肌肉量。

2、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影响肌肉代谢,导致肌红蛋白合成减少。患者可能伴随乏力、怕冷、体重增加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调节甲状腺功能,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及肌红蛋白变化。

3、营养不良

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可能导致肌红蛋白合成原料缺乏。严重挑食、消化系统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此类情况。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鱼肉、鸡蛋、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粉剂等补充营养。

4、遗传性疾病

罕见疾病如先天性肌病可能因基因突变导致肌肉结构异常,影响肌红蛋白表达。此类疾病常伴有肌无力、运动发育迟缓等症状,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目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例如物理康复训练改善肌肉功能。

若排除生理性因素后肌红蛋白仍持续偏低,建议尽早就医完善甲状腺功能、肌电图、基因检测等检查。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避免自行补充药物或营养素,以免干扰病情判断。日常可适度进行抗阻训练,维持肌肉健康状态。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