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通常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脏损伤程度分为5期,具体分期标准包括1期、2期、3a期、3b期、4期以及5期。这一分期方法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
1、1期:此阶段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高于90ml/min/1.73m²,但存在肾脏损伤的客观证据,如尿液中检测到微量白蛋白尿或影像学检查显示肾脏结构异常。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需通过定期尿检和肾功能监测来追踪病情进展。
2、2期: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至60-89ml/min/1.73m²,肾脏损伤指标持续存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或血压波动,此时需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延缓肾功能恶化。
3、3a期和3b期:3a期滤过率降至45-59ml/min/1.73m²,3b期降至30-44ml/min/1.73m²。患者可能出现贫血、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需根据血肌酐、电解质水平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
4、4期:滤过率进一步下降至15-29ml/min/1.73m²,此时属于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常伴随水肿、皮肤瘙痒、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需提前规划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5、5期: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1.73m²,进入终末期肾衰竭阶段。患者可能出现少尿、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尿毒症症状,需通过规律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同时严格限制水分和钾、磷的摄入。
慢性肾病患者应每3-6个月监测肾功能指标,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若出现尿量骤减、下肢水肿加重或血压难以控制等情况,应及时到肾内科就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