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诊断通常依据身体质量指数、腰围测量、体脂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不同地区或机构可能采用略有差异的标准,需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判断。
1、身体质量指数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常用筛查指标,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BMI≥30kg/m²可诊断为肥胖。亚洲人群因体脂分布特点,部分地区将BMI≥25kg/m²视为肥胖标准。该指标操作简便但无法区分肌肉和脂肪含量。
2、腰围测量
腰围反映腹部脂肪堆积程度,男性≥90cm或女性≥85cm提示中心性肥胖。测量时需在呼气末于肚脐上方1cm处水平绕腹一周,误差需控制在1cm内。此标准更适用于评估内脏脂肪相关的代谢风险,对肌肉型人群需结合其他指标。
3、体脂率检测
通过生物电阻抗法或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男性体脂>25%、女性>30%可诊断为肥胖。运动员等特殊人群需结合运动习惯综合判断。此方法能准确反映脂肪占比,但检测成本较高,多用于临床研究或精准评估。
对于疑似病例,医生可能结合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检查评估代谢异常。建议存在超重情况者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就诊时提供完整的健康资料,由专业医师根据个体特征进行综合诊断并制定干预方案。